11月4日上午,学校在林学院001报告厅举行了“跨尺度碳—水碳耦合循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会议由学校生态学科带头人刘曙光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中国林学会、北京林业大学、英国班戈大学等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专家以及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代表50余人以及学校科学技术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参加会议。
受闫文德副校长委托,科技处周文化处长对学术交流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在各个国家的学者之间搭建一个含括土壤、遥感技术、气象学、大数据分析、机械学习在内的跨学科生态研究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首席科学家王应平教授所做“The coupled models of water and carboncycles: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views”主旨报告揭开序幕,随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地球系统研究中心肖劲峰教授做了“Understanding diurnal variations of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using emerging satellite observations”的学术报告,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及土木工程学院吴一平教授做了“Impacts of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s on water and carbon coupling cycles at watershed scale: modeling assessment”的学术报告,刘曙光教授做了“Challenges in reconciling differences in carbon-water coupling across scales”的报告、中国林学会张劲松教授、孙守家教授分别作了“中国人工林碳水过程观测研究机遇与挑战”、“Divergent responses of intrinsic wateruse efficiency and net primaryproductivity to climate change in different plantations”报告,班戈大学Taimoor Hassan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同小娟教授、我校林学院林辉教授、孙华教授、计信学院易积政副教授、生科院卢伟志副教授也纷纷做了主题报告。
随后,在肖劲峰教授主持下,与会代表就各自学科的研究动态及后续科研合作的主要方向进行了交流并回答了师生的提问。